中国标准书号的发展历史

时间:07-02来源:作者:点击数:
  中国标准书号的发展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图书统一编号的国家之一。
  
  1956年2月,文化部颁发并实施《全国图书统一编号方案》(简称“全国统一书号”),我国开始使用“全国统一书号”作为图书出版物的标识。该方案实施30余年,在图书出版发行管理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82年,我国正式加入国际ISBN组织,并成为国际ISBN中心顾问组成员,在ISBN系统中争取到一位数字组号“7”。
  
  1986年1月,中国标准书号国家标准(GB/T5795)正式颁布,该标准于1987年1月1日实施。中国标准书号由国际标准书号(ISBN)和图书分类/种次号两部分组成,其中国际标准书号(ISBN)是中国标准书号的主体,可以独立使用。
  
  2002年1月,我国对中国标准书号(GB/T5795—1986)进行了修订,删除了图书分类/种次号部分,中国标准书号等同采用国际标准书号结构。
  
  2006年10月18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颁布了《中国标准书号》(GB/T5795—2006)国家标准,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
  
  出版社应将其于2007年1月仍会流通使用的ISBN-10书号(包括存货清单上的图书),转换为ISBN-13格式。2007年1月1日之后出版的新书,必须编配新的ISBN-13位书号。
  
  1976年,中国香港引入国际标准书号系统。至1986年,中国大陆引入国际标准书号系统。其后的1989年,中国台湾引入国际标准书号系统。2000年因澳门政权移交,澳门由原来的国家、语言或区位代码"957"改为"99937"。2007年1月1日-国际标准书号的格式由10位修订为13位。
  
  核对方法
  
  根据ISO-2108的规定,校验位的产生是以11系数推算而来,推算的方法是将国际标准书号前九位数字依序分别乘以从10到2的数目,将其乘积相加,总和用11去除;若无余数则检查号码为“0”;若有余数,则以11减去余数,所得差数即为检查号,若差数为10,则以代表罗马数字10的"X"来表示。
  
  国际标准书号的使用范围是教科书、印刷品、缩微制品、教育电视或电影、混合媒体出版物、微机软件、地图集和地图、盲文出版物、电子出版物。
方便获取更多学习、工作、生活信息请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城东书院 微信服务号城东书院 微信订阅号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