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物理

初中物理课改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时间:05-16来源:作者:点击数:
一、当前课改中,老师还保持着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惯性”

当前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根据《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基本框架(讨论稿)》里所呈现的“中小学生一般性发展目标”。

1.学会学习:承担起学习的责任,并努力使自己变得优秀;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

2.扩充并整合知识:能把不同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获得新知识、发展新技能,并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能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3.沟通与交流:能清楚地、有目的地与听众交流,并理解对方的思想:能综合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达到交流的目的:能认识、分析和评价各种交流方式。

4.思考和推理:能对已有的信息进行组织和归类,支持和论证适合某一环境或听众的推断和结论;能够对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加以有效评价、改造和利用;通过考虑各种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产生富有创造性的思想。

5.合作:在各种环境中,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实现目标;能把自己当作集体的一员,评价和管理自己的行为;能解决由于观念、信仰不同而造成的分歧和冲突。

6.个人与社会责任:在道德和伦理上对个人的行为负责,具有诚实、公正的品格;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理解并赞赏人们的分歧与独立;表现出对全球和环境问题的理解和责任感:行为表现符合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的标准。

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从目前达标中学招生录取的依据(比较考试科目的A级的总个数和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总分,依次递减进行选择录取)方面来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观有所改善,但离不开考试分数的比较。而物理考试评价还是过于注重纸笔测验;偏重智育,忽视德育,实效性差;更多关注书本知识。少重视创新精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很好对尊重学生的情感、自尊和个性差异等等方面的评价。致使许多物理教师保持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陨性”造成“新课程,老教法,穿新鞋,走老路”。喜欢用应试的教育眼光审视现行教材,结果是既不适应,又不放心。害怕现行教材降低了难度,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升学率。影响教师课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见,面对新的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求,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配套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二、在当前课改中,教师做了没有用却又不能不做“无用功”

新课改能否取得应有的成效,关键在于教师。在当前课改中。人们都是说该给教师增“压”,给学生减压的时候了。给教师增压却给教师带来了做了没有用却又不能不做无效劳动的工作。这就是我们物理课改也一样要求教师课课写教案、课课写反思、周周写小结、月月写中结、期末写大结、两周写一案例。对教案的要求是课型齐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板书设计、时间分配等项目要填写齐全,每节课后要写教后记。课课都要填得那样全,无论你教龄长短。一本书教过多少年,一样的教案写过多少遍,每次都得从头再来,年年都要从头再来,做这些重复工作。我们物理教师不想重复也没有办法,因学校常规“周查月评学年量化考评”的检查,是看表面的“项目是否齐全”、“字数是否充足”。不管备课本上有许多毫无必要的项目。有好多不必要的书写内容,并且这些东西对教学本身无多少帮助,然而老师们却不得不整天忙于编造材料。做不过来就补,就应付,就抄,忙忙碌碌,里面有用的成分能有多少。连自己都说不清楚。造假劳动多。无效劳动所带来的危害是很大的,概括起来就是无用、无味、有害。教师的无效劳动必然要转嫁到学生身上,造成学生负担的加重。重负下的教师无法“充电”,无法发展,更谈不上创造。教师得不到发展,能力得不到提高,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发展,毒害师生心灵,贻害无穷。

三、跨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课改门槛

教师在课堂上是不是真正开始了课改实验,是不是真正领会和接受新课改的思想,需要看教师的教的

方式和学生的学的方式是否改变,因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的一个显著特征。新课改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落实这样的方式,前提是做到开放和民主。我们不少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还没有真正的开放,缺少真正的民主,自主、合作,探究落不到实处,他们还徘徊在课改的大门之外。因此,找出问题的症结,寻求解决的办法,尽快帮助教师们跨越课改的门槛,是我们面临的十分迫切的任务。

课堂上存在着教师放不开,不敢放,不会放,这是最突出最关键的问题,开放才能搞活。而教师走进课堂,先是一段多媒体导语或提一些问题或演示实验创设教学情景,教师再根据新课提出问题。学生解答问题,多次的老师问,学生答,或者多加上几个学生答,老师再讲,问完了,答完了,讲完了,布置完作业,正好下课。在这种看似步骤清楚、结构严谨、有条不紊的课堂上,教师切切实实地在发挥作用,处处有要求,处处有示范,处处有问题,处处有指导,处处有讲解,处处有教师的活动。学生电有读书,也有思考,也有解答,但这些都是在教师的绝对控制之下按照教师自认为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步骤进行的学习,学生没有自己自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没有自己的看法和体验。尽管教师有微笑、有平等、有民主的意识。有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的想法,但是,在这种教师时时控制、处处主宰的课上,学生没有选择权,没有自主权,只有被动的学习,被动的接受。课改实验刚开始就搞起所谓的“板块”教学。强调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教学一旦成了以教师控制为主的固定“板块”,义怎么去开放、搞活?

合作交流流于形式。儿乎所有的物理课堂都会安排学生“讨论讨论”。通常四人一组,要么两人一伙窃窃私语,要么四张小嘴同时张开各说各的。这样责任不清、分工不明、表面热闹、乱议一气的讨论有什么意义?会起到什么样的合作作用?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意义并非真正的认识,不知道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个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承担责任、为集体做贡献的过程。把“合作”仅仅看成了一个“讨论讨论”。不注意研究合作学习的操作策略,不明确分工责任,没有主持人。没有中心发言人,没有记录员。结果,要么抢着说,要么都不说,也没人归纳整理大家的意见。

探究走过场。让学生自己找问题,自己讨论问题。结果学生提出的问题除了课本上已有的问题。或者零零碎碎几个表面的问题,教师一切顺其自然。提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课堂上。教师对课本上实验探究的处理,依据教参,遵循实验步骤,一环扣一环,机械模仿。学生按实验册规定的步骤填写时。教师的点拨不及时,引导不到位,在思维活跃的学生面前显得无能为力。总在问题外绕圈子。

四、关于“以人为本”的教育

新课改提倡“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学生正确观念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思想的升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就要求教师积极构建感性材料与理性知识之问的桥梁,即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并努力创造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实践是学生能力展示、个性特长发挥的平台,重视尊重和发现学生的价值,发掘和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是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教育要为人生博彩,教学要让思想添翼,教师的目光必须是前瞩的。文本只是载体,是外延,而人本才是内核,是终极。只有把文本与人本交融起来,教学才有宏大的境界。

数学教育家波亚利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首先从日常最密切的物理现象人手,应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从而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知识就是生活知识的一部分,消除了学生对物理的陌生感、畏惧感,增加了亲切感和兴趣。其次从自然现象到人工现象,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无处不在。不论是自然现象或人工现象都隐含着许多的物理知识。认识到物理知识的巨大力量。各章节基本由提问----作业----实践活动----信息窗----交流与讨论----迷你实验室----实验探究----加油站----探究点拨等内容及栏目组成,这种组成程序既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同时又为学生的自学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参考程序、步骤。每一栏目都有着各自的功能与作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给学生呈现了一个个延伸与拓宽的知识点,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教师在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及时“引导”。在学生学习新知识中遇到困难,教师要加强“疏导”。学生使用知识联系实际时,教师要给予恰当的“指导”。教师在导的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思维状态。善“诱”则通,善“思”则得,只有把教师的“诱”调谐到学生“思”的频率上,才能发生谐振,学生的认知状态和情绪才能最大限度地被激活。
方便获取更多学习、工作、生活信息请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城东书院 微信服务号城东书院 微信订阅号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