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 经济学类

区域经济如何乘势而上

时间:08-05来源:作者:点击数:

在我国宏观经济的大棋盘上,以不同地区的微观经济构成的区域经济的五彩缤纷的棋子,正在呈现出从未有过的活跃态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节机制使我国丰富多彩的地区经济在发展中出现了不少新的特征和趋势。珠江三角洲的大繁荣,长江三角洲的大启动,环渤海经济圈的大开发,长江经济带的大崛起,中西部造血机能的大增强,都使得我们这个国土面积大、经济要素分布极不平衡的国家在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发展条件等方面发生了极大变化。据改革开放18年的统计,全国经济的平均增长率高于改革开放前30年的平均增长率。其中,区域经济的发展促成了全国经济的普遍高涨,创造了新的工业基地和增长点。区域经济在全国经济的增长中功不可没。与此同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需要引起重视的战略性问题。

———东部经济拉动势头依然强劲,但同时显现出后续动力不足的迹象

1997年,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仍保持较高的速度,这主要得益于工业生产增长和外贸出口的活跃。从1997年第三季度的统计可以看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仍然由东部地区创造。东部和沿海的14个省、市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

东部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影响后续发展的迹象也逐渐暴露出来。如果我们将镜头聚焦在珠江三角洲,就会看到比较典型的情况:珠江三角洲利用外资的比重占广东的70%左右,其中广州市又占很大比重。但是据统计,广州市1997年1—4月新签的外资项目合同及利用外资额呈较大幅度下降。有关人士指出:它表明了东部地区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新问题。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珠江三角洲的外资有趋于饱和的倾向;二是外资的投资热点正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其实,珠江三角洲在发展中出现的后劲不足的问题,也给东部沿海的不少地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一个区域的工业化、城市化从低水平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产业结构上简单轻工业和加工工业所形成的资本的边际效益递减,缺少重工业支撑,可能已成为制约进一步发展的因素。而劳动力人才素质方面的缺陷,更是直接制约了技术密集型企业的生成和发展。此外,从东部地区外资流向的分析可以看出,高新技术领域和服务业正在成为新的热点,信息化社会的一些特征可见端倪,金钱资本的传统地位,开始让位于知识资本。

———长江经济带和中部地区经济蓬勃崛起,协调与合作问题已成为发展的瓶颈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从一开始启动就以崭新的面貌成为东部经济的新的增长极,沿江上溯的箭簇状的辐射态势,显示出长江三角洲的强劲动力。沿海经济的主导地区已经形成由华南向华东的转移之势。去年设立重庆直辖市、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标志着90年代初由浦东开发拉开序幕的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又掀起了新高潮。

由于长江经济带将全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连为一体,长江中上游正好对应西部地区,所以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对于缩小东、中、西部差距有着特殊的战略意义。目前,作为长江经济带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区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统计数据表明:它在1%的国土面积上,由不到全国人口总数7%的人口,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16%。国外专家预测,该地区可能成为新兴的世界级的城市群。

长江经济带的长距离链状联动开发模式,也给它的发展带来了相当的难度。整个经济带的协调、合作及节奏如何掌握,直接影响着开发的成效。上海有经济专家评论说:“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分散、隔离的现象依然严重,长江经济带的整体优势还没有形成,急需高层次的协调,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推进整体的经济一体化。”

近几年来,中部经济的发展不显山不露水,但是经过结构调整,中部地区已经出现了不容忽视的崛起迹象,去年的工业涨幅已经领先于东、西部地区,消费需求也极为热旺。东部地区领导我国消费需求的特征,有逐步向中部转移的趋势。经济专家根据这种趋势,提出了“中部崛起”对策———以交通通讯的发展弥补地缘的限制;以连接东、西、中三大地带的处于长江中段的武汉地区为中心,形成承东启西的支撑点和“十”字发展的交汇点。

———西部经济的“后发优势”开始得到发挥,但产业结构趋同,低水平重复建设苗头需要警惕

在当前的东西部经济合作中,有一个突出的特征,那就是除了区域政策的倾斜而外,市场调节的作用愈来愈明显。东部的不少产业在成本急速上升,而又失去了计划经济的政策性补贴之后,必然要寻找更加廉价的资源。西部地区自然就成了这样一块热土。例如作为沿海地区支柱产业的纺织业,大多远离产棉区,导致生产成本升高。最近有信息表明,东部的一大批轻纺企业正在往中西部迁移。例如上海、北京的纺织企业看好安徽、新疆,以利用当地的棉花原料;江苏的化工企业向青海转移,依靠盐湖和电力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广东的制糖业也正在向云南转移。

市场杠杆和成本因素正在成为东部企业向中西部迁移的主导动机,长期以来靠一般号召难以做到的事情,现在由市场来做了。这对于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必将带来新的希望。

西部经济在良好的发展势头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趋同化日渐严重,重复建设、重复投资在许多地区已经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由于西部有的地区“穷怕了”,急于求成,将各种资源投入到了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当中去。据统计,全国9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已经有61种出现生产能力过剩。一些经济学家指出:“不必要的重复建设,以行政区划割裂了经济的合理联系,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产业趋同化,使得许多经济区和企业无法以低投入形成高产出。如何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任务。”

区域经济发展,在表面上是各个地方的经济行为,但它在根本上却与国家的生产力总体布局战略密不可分。当前区域经济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观念上可以追溯到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和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因此,有经济学家呼吁:“越是区域经济大发展,越是需要从法规的高度制定产业政策,明确鼓励发展的和不鼓励发展的产业,以加强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指导,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

方便获取更多学习、工作、生活信息请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城东书院 微信服务号城东书院 微信订阅号
上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