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商务服务业

最早的洗脑广告大师是谁?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才是祖师爷!

时间:08-03来源:作者:点击数:

“最早的洗脑广告大师”: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

前一段是2018年世界杯,最终冠军是法国队。不过因为我喜欢球队是意大利和荷兰,可是这两队连预选赛都没有进入,所以世界杯整体也没看几场。但是就是有限的几场球的转播中,我却满眼满耳被几个品牌的广告,如“马蜂窝”、“boss直聘”、“知乎”进行轰炸,网上也是骂声一片。

“boss直聘”世界杯洗脑式广告

洗脑式广告是否只是垃圾?确实貌似垃圾,不断重复,毫无技术感。

不一定是这样的。

其实用户有2个场景:当在接收场景时,比如看电视,“恒源祥,羊羊羊”烦死了;但是放到消费场景时,当你去了超市,看到一堆羊毛衫,你就会想起来,“烦死人”的“恒源祥”,你就买它吧。而“脑白金”也是一样,“天天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简直就是垃圾,但是当你过年送礼时,你就会想到它。

据说2018年世界杯这批广告,都是出自知名洗脑派广告人叶茂中。他的营销关键思路就是“重复、重复、重复”。不断地出现,才是占领用户心智最好的方式。

而这一技巧,其实祖师爷应该是70年前的二战期间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

一、最早的洗脑广告大师:“戈培尔效应”

重复是一种力量,谎言重复一百次就会成为真理。这就是“戈培尔效应”。

二战时期戈培尔街头演讲的历史照片

保罗·约瑟夫·戈培尔(德语:Paul Joseph Goebbels,1897年10月29日-1945年5月1日),担任纳粹德国时期的国民教育与宣传部部长,擅长讲演,被称为“宣传的天才”、“纳粹喉舌”,以铁腕捍卫希特勒政权和维持第三帝国的体制,被认为是“创造希特勒的人”。

戈培尔的工作能力给希特勒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希特勒在1942年回顾起来仍颇有感慨:“戈培尔博士拥有言辞和才智两种天赋,没有这些天赋,柏林的局势就无法控制......对戈培尔博士来说,他以言辞的真情实感赢得了柏林。”

戈培尔极其擅长演讲和包装,为纳粹德国制造了大量的政治宣传和谎言包装。同时,他还因此做了一个颇富哲理的总结——重复是一种力量,谎言重复一百次就会成为真理——这就是“戈培尔效应”。

纳粹上台之初,德国的收音机普及率不高,一时间也没法让家家户户都很快拥有一台收音机。于是戈培尔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下达了集体收听广播的命令:大伙在一起收听广播,谁也不能把耳朵塞了起来。因此,国民们连耳根清净的自由都没了。而且,许多广播节目被安排在上班时间播出,在播出的时候,人们必须放下手头的工作收听广播。

即使广播的时候你是在咖啡厅或者餐馆,那也不会成为漏网之鱼,因为像餐厅、咖啡馆之类的所有公共场所,都必须配备收音机。而对于行人来说,街头的扬声器照样会把纳粹党的声音传送到你的耳朵里。在当时,没有哪个国家有德国那么密集的无线电覆盖度。

依靠着大量的重复宣传,成功把纳粹的各种宣传理论植入到德国民众的心中。从这点来看,戈培尔真可谓是最早的“洗脑式营销”大师。

二、7次法则:

与此同时,茶文再和你分享一个技巧:7次法则。

要想在用户心智中留下位置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其关键点在于你影响了用户多少次。

而营销界有一个“七次法则”的说法:即潜在顾客平均只有在接收广告宣传信息7次以上,才可能考虑发生购买行为。

如果你策划的广告只对用户产生了一次投放,对于提升销量几乎没有任何价值。测试结果显示,连续影响用户7次,可以让顾客真正的接受新产品,从而拉动销量。至少要5-7次,用户才能记住。

这一法则,在《引爆点》的“附着力因素法则”这一章也有提到。“在广告行业有这样一句座右铭,任何人至少要看过6遍以上广告,才能记住其内容。这句话对可口可乐公司和耐克公司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两家公司都投入了数百万美元用于市场营销。”

所以,别把整个营销预算赌在某个媒体的一次性攻势上,那样风险太大。你还不如选择一类收费低一些的媒体,一周接一周多做几次。

三、总结

所以,请记住这一秘密:如果想要用户有印象,至少要重复6-7次才可以。所以,大量为人诟病的“洗脑式广告”,其实还是有其正确的理论依据的。

比如小朋友小时候如果天天坚持说“老师今天没留作业”,坚持说了一周,你就可能真的相信了。结果就是:等你参加儿子的家长会时,你就等着被班主任那杀死你一万遍的眼神吧。

方便获取更多学习、工作、生活信息请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城东书院 微信服务号城东书院 微信订阅号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