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语文

汉语拼音,不是想用就能用的

时间:11-17来源:作者:点击数:
  在电视剧《老九门》中,有一个镜头是一家酒楼的大门,上用繁体字写着“徐长兴酒楼”。乍一看这个招牌没有问题,背景为民国时期的电视剧用繁体字很符合时代特色。但画蛇添足的是,“徐长兴酒楼”下面还用拼音进行了标注,这下就不符合时代了。
  
  汉语拼音是我国官方颁布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至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所以,民国时期还没有拼音吧。
  
  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读不出来。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反切上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这两种注音方法,用起来都不方便。而对于想学汉语的老外来说,这样就更难了。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为了学习汉字,他们开始用拉丁字母来拼写汉语。
  
  中国的汉语拼音运动是从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开始的。
  
  卢戆章(1854-1928)是我国第一个创制拼音文字的人。1892年,他在厦门出版《一目了然初阶》,公布了他创制的“中国切音新字”,用拉丁字母及其变体来拼厦门音,声韵双拼,左右横写,声母在右,韵母在左,另加鼻音符号和声调符号,增加声母后还可兼拼泉州音和潮州音。继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之后,开始了延续20年的切音字运动,几乎每隔一二年就有新的切音字方案出现。之后,还经历了国语罗马字运动和拉丁化新文字运动,这些运动对中国的文字改革事业,对制定和推广《汉语拼音方案》,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马上着手研制拼音方案。1955年2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设立了“拼音方案委员会”,开始设计汉语拼音方案,提出了《汉语拼音方案(草案)》。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秋季开始,《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必修的课程进入全国小学的课堂。
  
  《汉语拼音方案》吸取了以往各种拉丁字母式拼音方案,特别是国语罗马字和拉丁化新文字拼音方案的优点,它是我国三百多年拼音字母运动的结晶。
  
  经过三百多年才创造出来的汉语拼音,不能随便用啊,民国电视剧里当然也不能用啊,那会儿还没有呢!
方便获取更多学习、工作、生活信息请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城东书院 微信服务号城东书院 微信订阅号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