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跟风的双重效应

时间:07-02来源:作者:点击数:

      众人说起图书跟风的现象,几乎一致是口诛笔伐,大逆不道,就是剽窃,就是赤裸裸的对创意的抢劫。现在出版行业跟风现象愈演愈烈,从图书的选题到书名,到封面设计,无所不跟。大加指责之后,跟风现象非但没有减少,反倒更加普遍、更加明目张胆。与其无谓地浪费唇舌,于事无补,不如一起静下心来分析问题所在。
      首先,跟风的现象主要来自创造力不足。之所以会出现“跟风”现象,是由于现在各个出版公司、出版社对于图书产量和码洋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原有的编辑策划人员的智力、创造力水平并不能达到任务和增长的要求。那么怎么办?只能去选择市场上已经成型的,并且市场反响不错的产品来模仿制造。设计人员也基本是同样的因素,自身的创造力不足以完成任务和工作,只能通过模仿别人的作品来应付差事。这样简单,不动脑,还可以快速地生产出产品。
       以前,我们总是说编辑们闭门造车。但是从跟风的角度去看,他们最起码在关注市场。最起码在留心哪些产品好卖,哪些产品不好卖。当然,这种简单复制是很低级和无趣的。最后很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
       其次,跟风的现象造成劣币驱逐良币,对真正的原创作品造成严重的打击。
       一本原创图书的出炉,是作者多年的心血和编辑精雕细琢之下的产物。付出的心血和辛苦无数,但是只让人简单就拿了去,作者和编辑肯定心有不甘。同时大量的同类作品在书店陈列展示,作为读者很难辨别真伪。长期遇到李鬼,也必然让读者对产品失去信心,破坏整体购买力。
       固然图书市场上有不少“李鬼”,但这一现象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图书公司、出版社对产品的品牌建设还很不成功,读者无法从品牌上辨识产品的真伪。同时图书作为具有独特思想性特质的产品,原创产品有自己独一无二、别人无法复制的内容、思想、信息。在图书的整体包装及宣传上,这类产品并没有最大限度突出和展示。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产品定位及包装上改进工作。书业企业品牌,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第三,书名跟风、封面跟风、作者名字跟风,跟风都跟成了“全套”。山寨泛滥,图书行业并不能独善其身。书名跟风,让原作品被劣币挤占销售空间。封面跟风,混淆视线,以假乱真。作者名字跟风,让那些追星族大跌眼镜。最后原创的好产品被一堆山寨产品所淹没,读者被一堆李鬼产品所蒙骗。
       这一现象从侧面说明我们的作者不成熟,看书看的不是图书的内涵和智慧,而是容易被某个作者、某个概念所忽悠。看书是一种学习和提升,当成为一种追逐社会潮流和时尚的工具时,就会产生大量李鬼替代李逵的机会。所以,如何提倡更有益的读书观、价值观,远比功利化的读书更有意义。当然这个问题是全社会的,并不是我们这个行业所能解决和改变的。
       最后,要把山寨式跟风变为正面积极的学习和借鉴。编辑、策划、作者既然能跟风,就说明已经具备一定的市场意识,而不是想当然地去策划生产图书。那么简单复制、投机取巧并不能学到其他人的精髓,何不再多用一丝心思,弄拙成巧?
      一本图书之所以销售得好,必然有其内在的原因。可能是作者自身能力的体现和对自己作品负责的态度积累的读者群体;可能是图书的市场定位符合了特定人群的某些特定需求;可能是图书的包装宣传迎合了市场潮流;可能是图书发行人员的工作积极努力的一种体现。作为一个出版人员,是要去分析这些的,是要去研究一本图书之所以卖得好的核心元素在哪里。找到这些核心的元素,去满足这一市场大众的需求,去满足读者的心理诉求,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能创作出真正好的图书作品。

方便获取更多学习、工作、生活信息请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城东书院 微信服务号城东书院 微信订阅号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