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阅览室

历史上的作死:金军包围开封时宋朝军队都到哪去了?

时间:09-26来源:作者:点击数:
  其实勤王军是有的,而且官军义军都不算少(虽然确实远不如靖康元年第一次勤王时多了,为什么后面说)。但是确实都没能起作用。
  
  原因主要分两种:
  
  一种是被人堵在路上了,没能进汴京城。
  
  这方面最典型的就是被金将娄室等堵在潼关外的西军,已经有知友的答案说到了;
  
  另外还有一些来自京西、湖北一带的义军(比如后来和刘錡打出顺昌大捷、写了《守城录》的名臣陈规拉的队伍就在这一拨里),也是这种遭遇。
  
  还有一种,是因为种种原因被耽搁了,没赶得上。
  
  这些被耽搁的,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被宋钦宗自己耽搁的,一类是被后来的宋高宗赵构耽搁的。
  
  被宋钦宗耽搁的说起来有点可笑:金军第二次围困汴京(靖康元年闰十一月),距离第一次(靖康元年一月到二月)隔了半年多的时间,但宋廷的反应竟然比第一次还混乱还失当。——半年多的时间里,北宋中枢仅仅为该不该割地议和就反复争论数次,一会儿下诏割地一会儿不准一会儿又商量还是割了吧;以至于一直到金军再次南下时,宋廷居然还在不停的派使节和金国BB议和,结果被金人嘲笑说等你们议论定了我们特么已经大兵过黄河了~
  
  战略思路都乱成这样,战备是不会好的。而且宋钦宗下诏命令第一次围城期间赶到汴京的20万勤王军各回各家就算了,关键还多次否决李纲、种师道等大臣募集军队守备河北的建议和措施,理由是金军未必会南下,还是议和更妥当——李纲当年六月被逼去救援太原的时候,就还在为此和耿南仲等人对掐,掐点是今年到底需不需要防秋、金人会不会再次打过来。
  
  同时这种战略上的犹疑,又和宋钦宗宋徽宗之间错综复杂的父子关系争位矛盾、宋钦宗和李纲的矛盾、宋钦宗近臣耿南仲和李纲的矛盾等等各种私人恩怨搅合在一起,最终把半年里的北宋政治搅成了一锅粥。最后早晚等到金军又打到城下了,宋钦宗才最终明白还是得打,才想起来要再次召集勤王军,但是这时候金军已经围城而且是东西两路合兵,兵力比第一次围城翻了一倍不止,勤王命令要送出去已经很困难了。
  
  当然最后还是有送出去的。但是等这些诏令到达京畿地区甚至更远的南方地区,已经来不及了。——实际当时南方地区动员起来的人力还真不算少。很多勤王军甚至是从福建、两广“越数千里争先勤王”(《宗泽集》卷1《乞回銮疏》)赶到北方的。但是路途遥远+东京城破的太离奇太快,根本赶不上。
  
  其他一些比较近的地方的勤王军也赶不上趟,等到了东京,大部分只能瞪眼看金人扶立的伪楚皇帝张邦昌贴的遣散勤王军的告示了(《会编》卷89载张邦昌登基后赦书:诸道勤王人兵,当国家危急不能进援,京师失守,乃欲偷安。虽无诚节,亦巳勤劳,宜各归本贯别候中旨;卷93:(四月)十三日壬申,范琼揭榜金人尚留滑州。是时四方勤王之师径有到阙者,道路渐通,百姓渐有出城者。范琼乃揭榜云:据探报金人尚有後军、埽地军留滑州界,上仰四方客旅,未得轻出。百姓已知金人悉渡河,河南无警,而琼乃揭榜以惑民。民皆骂之。)。
  
  另一类,也是更大的一头,是被赵构耽搁的一批勤王军。
  
  赵构是靖康元年年底奉命第二次出使金营的。但他当时十有八九已经存了歪歪心思,所以没有找南下的金军而是反方向往北走(当时东路金军采用的是直扑东京的战术,大部分州县特别是一些兵家重镇都还在宋军手里,金军其实连南下的通道都不能保持。河北大部分州县陷落其实是1128年甚至1129年的事情),走到磁州(今河北邯郸市磁县)被当时任磁州知州的宗泽拦下了。宗泽当时显然还不知道这个九皇子是什么样的人,只想着老赵家的人能保住一个是一个,所以力劝赵构不要再去金营还搞了群众请愿,于是赵构也就坡下驴。但很快赵构发现宗泽很烦,老向他叨叨勤王的事儿,于是某一天夜里背着宗泽跑到了磁州南边的相州(今河南安阳市),知遇了当时任相州知州的汪伯彦(后来著名的汪黄二奸相之一),俩人玩的很投机。
  
  就在此时东京第二次被围,徽宗的一大堆儿子就剩了赵构一个没被困在城里,于是钦宗派人携带蜡丸诏令,任命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让他开府召集兵马勤王。
  
  赵构奉命而行,之后两河山东一带的各路勤王军和民间应募从军的,就都先奔着他去了(当时刚刚从山西平定军突围回到相州汤阴老家的岳飞,就是在这一次投到赵构麾下第三次从军的;另外还有其他一些中兴名将如韩世忠、张俊和杨沂中,也都是此时从的龙。),第一批召集到的军队就有五万多。——这个兵力,要挽救东京城里的局面,其实已经够了。
  
  但问题就在于赵构根本没什么心思救东京。所以他派帐下将领刘浩领着一部分人马南下佯作救援东京,自己则从相州向北跑到了北京大名府(今河北邯郸市大名县);到了大名,宗泽还有其他人组织的勤王军队又来了一批,赵构被宗泽缠的没办法,只给了他一万多人马让他去解围,自己带着主力七万多继续往东南跑跑到了东平、济州(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这时候他部下的很多将士开始觉得不对劲了:“三军籍籍,谓不返京师而迂路,何也?”(《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建炎元年三月癸卯)于是赵构和他的亲信比如汪伯彦等只好放弃进一步往南逃逃到淮南的打算,先猫在济州。
  
  这中间继续有勤王军来投,最后积聚的兵马号称有十六万,实际素质好能战的也至少有八万左右。但除了给宗泽的两万,大部分都在赵构自己手里攥着防卫济州、兴仁府一带,一直攥到三月底,金军押着徽钦二宗宋朝宗室和掳掠的人口北返。接着就是张邦昌让位,漏网的隆佑太后(宋哲宗废后)、部分赵宋宗室和一些大臣开始挑皇位继承人,赵构理所当然的被选中,于四月底率军到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市)登基。
  
  ——有兴趣的知友可以比着地图看一下,从磁州相州大名,到东平、济州,再到应天,赵构这位“天下兵马大元帅”,带着数万人马,差不多正好围着汴梁绕了个半圈。
  
  ——————
  
  以上,靖康之变里勤王军为毛没起作用的原因其实就解释的差不多了。
  
  但我觉得也许还需要打个补丁,因为可能会有人觉得,虽然当时勤王军很多,但战斗力其实不行,甚至名为义军其实就是土匪罢了搞不好心里都在想什么;包括赵构,带着军队兜圈子也是合理的选择,因为真打过去恐怕也就是白送死。
  
  但实际不是这样。
  
  当时的东京城四周,机会其实很多。
  
  首先,东京城被攻破这个事情本身就是个很大的意外。——东京城第二次被围,形势确实比第一次严峻,因为河东重镇太原已失导致东西两路金军会合,最后围困汴梁的兵力比第一次翻了两倍还多,大概在十二三万。但东京城内同样有守军八万多(原来的守军七万+张叔夜入援的一万三千人),兵法曰“十倍而围”,金军的兵力优势其实并不是很大。何况还有无数愿意自带干粮抵抗金军的东京市民,还有城防设施非常完善的东京城。
  
  金军最后攻破东京也不是因为宋军弹尽粮绝了,是因为当时的重臣信了江湖野狐禅,把城上守军全部撤下来,派一个叫郭京的人带着六甲神兵也就是一帮小混混出宣化门作法,据说是能把金军一扫光。——结果当然没有,郭京也见势不妙偷偷跑了,而金军趁虚而入攻占了东京外城。
  
  所以说这也是各路勤王军来不及反应的一个原因——谁能想到东京最后是这样陷落的?而且你真要是没招可使,只好死马当活马医信一回怪力乱神也就罢了;问题城内明明有数万兵,你找江湖道士撞什么大运跳什么大神?从闰十一月二日被围到二十五日银术可趁乱破外城,偌大一个国都守了还不到二十天;相比之下,真定(今河北正定)守臣李邈兵不到两千,抗斡离不的东路军扛了四十多天。
  
  但就是到这时候,金军也还是担心自己的兵力优势并不大,一直没敢下城墙进内城(《会编》卷七十:初破城,贼下令纵火屠城,何栗率百姓欲巷战,其来如云。由是金兵不敢下城,唱为和议,人心稍安。——类似的状态一直持续到金军北返)。搜罗金银财宝、掳掠百工妇女,收缴城内武器,逮捕杀害组织市民抗金的民间义士比如李宝,劝宋钦宗两次进敌营谈判最后被扣下,给金人提供皇亲国戚的名单、并且按名单把宋朝宗室全部搜罗来带着北上。。等等等等,全都是假手当时的带路党干的。女真兵基本没动。
  
  甚至在宋钦宗上降表到被押着北返的将近四个月的时间里,也还是有机会。
  
  比如入援东京后来因病淹留城内的西军将领吴革,当时秘密联络了将士数千人和近万百姓,准备约期举事。结果临近起义时,有人报金军可能第二天就要扶立张邦昌登基,吴革情急之下带着亲随部属提前发难,没想到已经有奸细告密走漏了消息,最终事不遂被降金的将领范琼杀害。
  
  再比如靖康元年金军入寇后投笔从戎的太学生胡闳休,一度也准备联络人入营劫回宋钦宗,结果被宰相何栗劝阻没搞成。——胡闳休这是后来作了岳飞的部将兼幕僚,入了《宋史》列传留下生平记载了。其他曾经密谋举事但没留下记载的,肯定还有不少。
  
  也就是说到这时候都不是没机会、没有想办事的人。
  
  另外,因为北宋的灭亡是如此意外,所以其实连金国自己都没准备好接受这个战果。靖康元年十一月斡离不和粘罕会师平定军的时候,女真内部还在为要不要继续进攻东京争论;而到宋钦宗二次入金军谈判的时候,粘罕和斡离不还在犹疑是不是让钦宗签个降表回去就算了。——彻底废掉徽钦二帝并俘虏他俩和全部北宋皇族北上是个临时的决定。至于东京城本身和二次南下的新占州县,女真人压根没想自己统治,兵也不够人口不够,管理水平也不行(金国当时刚刚开始效法辽代的政治制度,本国内部还是部落制晚期的水平),所以匆匆扶立了一个张邦昌就走了。而张邦昌也知道自己不得人心,女真人回了北方以后也顾不上他,所以很快就退位。
  
  所以这种情况下(兵力差距不大,敌人本身也犹疑不决,高层带路党横行,但中低层的军人和民众人心未失本钱也都在),真有支生力军能打过来的话,情况会大不一样。
  
  其次还可以对照一下的,是赵构从南京又跑到扬州前后,宗泽出任东京留守期间的功业——当时淹留河北或被打散的官军、义军,在宗泽的安抚训导下联合起来防卫东京筹措北伐,结连珠寨号百万,跟金军在黄河一线反复拉锯毫不吃亏,东京城内更是商旅不乱,上元节照旧庆贺几如平时。
  
  可见不是人不中用。关键看谁来用、怎么用。以靖康之变前后的情况,甚至有点儿为国用人的心,情势就会改善很多。——宗泽本人其实就是个中了进士后长期沉沦下僚的普通小文官,靖康之变前从来没带过兵。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那句话:靖康之变北宋灭亡这件事情,纯属偶然。而且是一系列的偶然凑到一块儿才能有的效果。
  
  但是在偶然的背后,也有比较一致的东西,那就是北宋帝国上层统治者和官僚的荒唐,以及这种荒唐造成的国家大事上简直玩笑儿戏一样的反复和混乱。靖康之变前后的一切政治失误军事失败,根子都在这里;为毛宋人普遍认为靖康之变是“耻”,根子也在这里:单纯打不过被干掉了,或者实在打不过跑了,那都有情可原。就算丢人,也是技不如人;但是明明对手战力不是很高,纯是自己把自己玩死了,还死的特别难看特别恶心,那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所以想弄清靖康之变后的很多事情,就必须先把靖康之变本身甚至更往前的一些事情捋清楚。不然就还是说不明白。——这也是这个答案为毛最后写的有点啰嗦的原因。
  
  ——————
  
  最后吐个槽:强烈建议对这个问题或者这个时段的各种事儿感兴趣的知友,去读一下《三朝北盟会编》里靖康元年、二年的部分。
  
  会使人幸福的~因为你会看到各种花样作死,以及这少部分人的作死最后如何酿成一场弥天大祸,带累的无数人尸骨无存亡国破家甚至人相食人,进而体会到倒霉和比惨这种事,永远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最牛的。
  
  而且跟玩儿似的就弄死好多人弄完一个底子很厚实的国家,想想就很欢乐很奇葩不是么~
方便获取更多学习、工作、生活信息请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城东书院 微信服务号城东书院 微信订阅号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