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时间:08-05来源:山东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作者:韩民青点击数:

编者的话:为了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本报此前连续发表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三篇文章,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好评。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不能有任何偏离;必须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决不能以权谋私”。为了继续深入探讨“三观”问题,本报今天特发表《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一文。文章认为,权力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对干部思想道德建设和党风政风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共产党人的权力观就是:权力属于人民,领导权就是服务权,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职责,权力的运用要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在这里,江泽民同志明确地提出了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问题。权力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权力观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党风政风建设。

领导权就是服务权

在我们国家里,领导干部既是社会的一员,又处于各行各业的领导岗位,拥有各种各样的权力,履行着社会的管理职能。正是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对于领导干部具有决定的意义。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从哪里来的,应该归往何处?对这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不同性质的权力观的根本分野。共产党人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是权力的主人。共产党人既然认定自己的权力属于人民,是人民群众赋予的,那就必然认定这种权力的使用必须回归于人民,认定自己的权力只能而且必须服务于人民。

把权力的使用作为为人民服务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要求和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早在1871年,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就深刻指出:“旧政府权力的纯粹压迫机关应该铲除,而旧政府权力的合理职能应该从妄图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权力那里夺取过来,交给社会的负责的公仆。”经过普选产生的公职人员“应当为组织在公社里的人民服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76页)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定为党的宗旨。他说:“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94~1095页)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作出了“领导就是服务”的论断,鲜明地提出了“人民利益标准”,并把它具体化为“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答应不答应”。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再次指出:“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从马克思的“公仆观”到毛泽东的“宗旨观”,再到邓小平的“服务观”,“为人民服务”的主旨贯穿始终。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表现在共产党人为什么掌权、怎样掌权和用什么态度掌权,即权力目的、权力价值和权力态度等各个方面。首先,在权力目的上,共产党人追求的是运用权力为人民谋幸福。权力目的有进步与腐朽、正确与错误、高尚与卑劣之分。为个人和少数人利益掌权用权,是腐朽、卑劣、错误的;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为民族、国家的兴旺发达掌权则是进步、高尚和正确的。从根本上讲,共产党掌权用权的目的,是利用权力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彻底解放,消灭一切阶级差别,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掌权用权的近期目的,则是领导全国人民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强国。其次,在权力价值上,共产党人坚持的是权力就是责任、领导就是奉献。面对权力,有掌权为贡献和索取两种根本对立的权力价值观。掌权为索取,是剥削阶级的权力价值观。在这种观点看来,权力的价值就在于满足个人或少数人的私欲,认为,“有了权力就有了一切。”共产党人则坚持掌权为贡献的权力价值观,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评价权力的价值,认为领导权就是服务权,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决不能以手中的权力作为谋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手段。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来的焦裕禄、孔繁森等一大批党的优秀领导干部,所坚持的就是这样的权力价值观。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民族的解放、国家的富强,艰苦奋斗、前赴后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充分显示了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而少数腐败分子则把手中的权力视作个人的价值所在,一朝权在手,便把私利谋。再次,在权力态度上,共产党人是以服从党和人民的需要来决定自己对权力的取舍的。一切剥削阶级都是见权必夺,不择手段地明争暗斗。共产党人则无条件地服从党和人民的需要,当党和人民需要自己掌权时,就不折不扣地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要求,代表人民的意愿,廉洁勤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党和人民需要自己离开领导岗位时,就愉快地服从,去尽一位普通党员和公民应尽的义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事实,雄辩地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过程,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为人民谋利益的过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和以按劳分配为主要分配方式的分配关系,决定党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也决定了我们社会的意识形态的主旋律必然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正是这种意识形态的集中表现和升华。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世界观的重要表现是为谁服务”(《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9页)。世界观是意识形态的核心,因此,为谁服务也就成为意识形态的重要表现。当然,也要看到市场的负面影响。正是在这种负面影响下,一些领导干部经不起金钱和享乐的诱惑,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成为堕落者。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务必清醒地认识市场经济挑战的严峻性,努力把为人民服务提高一个新水平。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置于高于一切的地位,决不要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尤其是艰苦奋斗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坚决抵制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要坚持共产党员的本色,防止把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引入自己的工作和权力行为中,防止权钱交易、以权谋私。

由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在革命时期是这样,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今天仍然是这样。没有群众观点,不坚持群众路线,就谈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领导干部中,群众观念淡薄,不愿走群众路线。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深刻指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我们党就能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每个领导干部都应当经常以此反思自身,把关心群众、依靠群众、切实为群众谋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

权力运行要接受人民的监督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改革,完善监督法制,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对权力监督的充分认识和自觉接受,是对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掌好权、用好权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权力的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表现。人民当家作主不仅体现在授权于各级干部和接受权力的回报(服务)上,同时还体现在人民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上。我国宪法对于人民享有的监督权作了明确的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邓小平同志指出:“要有群众监督制度,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2页)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社会主义民主监督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人民参与监督的前提,人民只有真正当家作主人,才能有充分的监督权;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又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人民如果没有监督权,当家作主人就是不完全、不充分的。

权力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可靠保证。第一,权力监督是克服官僚主义的重要手段。列宁曾经说,如果说有什么能毁掉我们的话,那就是官僚主义。可以说,官僚主义是权力运行中的一种顽症。产生官僚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权力过分集中的体制。一些权力的过分集中,必然削弱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而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又必然造成独断专行、滥用权力。因此,克服官僚主义必须拓展民主监督渠道,加大民主监督力度,消除特权。第二,权力监督是防止权力腐败的有力保证。1946年,毛泽东同志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有的领导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不起考验而腐化堕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权力的滥用。显然,如果领导干部自身不具备正确的权力观念,再没有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机制,就必然会出现以权谋私的行为。第三,权力监督也是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方式。一方面,由于人民参与权力的监督,可以及时发现领导干部的工作失误并加以纠正,又可以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促进领导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由于参与权力监督,可以极大地提高主人翁精神,促进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领导干部形成了强大的合力,势必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由此可见,没有监督的权力行为是不完善的权力运行,任何权力行为都需要置于监督之下。

健全党内制度完善权力制约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十分重视健全和完善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要切切实实地进行制度建设,使行政管理工作一步步走上规范化、程序化,使弄权营私者无可乘之隙”。十三届六中全会决议规定,要推进法制建设,加强和完善党内、党外和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监督制度。党的十四大又强调,要加强廉政建设,廉政建设要靠教育,更要靠法制。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对健全和完善权力监督机制又做了全面、深刻的阐述。他说:“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部门要实行公开办事制度。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强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滥用权力,严惩执法犯法,贪赃枉法。”健全和完善权力监督机制,是搞好政权建设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要求,切实建立健全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

首先,要搞好党内制度建设。我们党的执政党地位,决定了党内制度建设在整个国家权力制度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加强党内与权力监督相关的制度建设主要有:党内生活民主化制度、权力运行公开化制度、收入申报制度、干部使用限任制度、干部交流制度、干部述职制度、干部民主评议制度、干部奖惩制度等。要通过把党的领导、组织、干部、工作、生活和监督等制度化,来形成对党员干部的约束力,以防止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特别要把制度建设的重点,放在健全制约、监督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上来。

其次,要健全完善权力制约的机制。权力是一种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具有占有性、扩张性和排他性的特点。事实证明,不受约束的权力极易导致腐败。为防止权力的滥用,必须建立完善的权力制约机制。为此,一要建立和完善民主选举、弹劾、罢免制度;二要改革不合理的权力结构,合理地“分权”、“减权”,防止权力过于集中;三要加强党内监督,实行纵向的上下监督,明确责任范围,一级抓一级,同时实行横向监督,科学地处理党委与纪委的关系,加强纪检机构,促其有足够权力发挥党内监督制约作用;四要发挥监督机构的整体效能,法律、财政、司法等监督要同党内监督一起协调发挥作用,形成从预防到法纪监督的完整体系;五要对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进行综合治理,运用经济、行政、纪律、法律、思想政治工作等手段,加强大、要案处理,并将结果及时公布于众,接受民主监督;六要建立健全群众举报网络和体系,充分激发群众的监督热情;七要加强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只要各项监督措施得到落实,各种监督作用形成体系并规范化、制度化,各种监督力量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就会对权力的运行形成行之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再次,要加强领导干部权力行为中的自律。必须用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来规范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为。这是领导干部自律、自控的一种内在自我监督。这种权力运行中的自我监督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党和国家围绕廉洁勤政制定的许多规定,都是从纪律和道德角度促使人们自律的基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加强学习,努力改造世界观,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在新形势下经受住权力的考验。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越是实行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越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身体力行,大公无私,清正廉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运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方便获取更多学习、工作、生活信息请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城东书院 微信服务号城东书院 微信订阅号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