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农民参与机制

时间:08-05来源:作者:点击数: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着力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农村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农民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只有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才有活力、才有基础,也才有实际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地十分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也取得了不小成效。但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随着核算单位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转变,随着农民亦农亦商的增加、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中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方面,广大农民对丰富的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对提高自身科学、文化、思想道德素质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对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与社会秩序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在一部分农民中也出现了“三淡三重”,即政治观念淡、金钱观念重,集体思想淡、个人考虑重,公共道德价值观念淡、自我价值观念重。由此而派生出种种不正常现象,诸如对上级的政令不执行,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重视,对公益事业不关心,对应承担的义务不理睬。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从近些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看,从各地的经验教训看,要改变一部分农民群众对精神文明建设若即若离的状况,要把农民群众中蕴藏着的巨大的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热情激发出来并保持下去,必须建立一套引导农民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良好机制。

教育导向机制。“重要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对农民,单靠填鸭式灌输不行,不进行导向教育更不行。比较妥善的办法是,结合农事特点,投合农民求知、求新、求富心理,举办“农民夜校”或“知识讲座”,经常地向农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科技知识、致富门路、社会公德及家庭道德,通过春雨润物般的教育,引导农民真正认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犹如吃穿住行须臾不可离开的道理,变被动靠拢为主动参与。

目标牵引机制。办事要有计划,工作要有目标。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也要有计划、有目标。现在,不少地方把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予以量化、具体化,列入小康村建设及党务工作考核目标,就是目标牵引机制的具体体现。

党员带动机制。农村党员,包括乡、村党组织的领导干部,既是农村情况的知情者,又是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领头雁”。这部分人抓好了,就比较容易把广大农民带动起来。农村党员怎么抓?一是建立“党员学习日”制度,让其先学一步,多学一点;二是建立责任制,包村包片包户,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三是建立党员评议制,让群众评议党员。这样做不仅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了“火车头”,而且对提高农村党员素质,密切党群关系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载体吸引机制。登山要有路,渡海要有舟。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也要针对农民要求迫切、反映强烈、众目所瞩的热点、亮点、难点,选好载体,吸引农民参与。当前,科技、文化是农村热点,治安、道德是农村亮点,而计划生育、婚丧嫁娶则是农村难点。如果每个乡村成立一个“科教文活动中心”,并且把农民科技协会、农民夜校、红白理事会、文明之星评议会等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载体成立好、管理好,广大农民就会自愿地投入到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来。

利益驱动机制。农民爱讲实惠。组织农民参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除积极引导外,还应尽可能地把开展创建活动与农民的切身利益挂上钩,制订与之相适应的乡规民约、章程条例,奖优罚劣。而且一经群众通过,就要认真执行。在农村逐步形成讲文明有奖,不讲文明受罚;讲文明光荣,不讲文明可耻的良好习惯和风气。

群众自我管理机制。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既是农民发挥主人翁作用,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生活、生产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农民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一项重要活动。为此,不论成立什么组织、选择什么载体、建立什么章程、开展什么活动,都要由农民群众唱“主角”,由农民群众民主商定。而农村党组织主要起领导、引导、扶持、协调作用。农民看到了自己的主人翁地位,看到了自己参与的创建活动的作用与成果,其热情会愈加高涨。

领导服务机制。领导就是服务。在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领导服务尤为重要。首先,要明确思路,拿出规划,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其次,要分解指标,并将任务、责任、完成时限落实到人;第三,要建立基层建设规范化条例,使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逐步纳入系统化、规范化的轨道;第四,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积极参与,与农民同甘共苦;第五,要经常深入基层,倾听群众意见,做好协调与引导工作,并接受群众监督;第六,要关心群众、爱护群众,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特别是要从政策上、财力上、设施建设上,努力为农民群众开展创建活动提供方便。这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得以深入持久开展的一项重要保证。

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一件功在国家、利在百姓的大事,也是一项移风易俗、改造思想、改造社会的艰巨工作。尽管各地情况不同,贫富不等,认识不一,但只要领导重视了,工作做细了,机制健全了,农民积极性起来了,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一定会越搞越好。

方便获取更多学习、工作、生活信息请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城东书院 微信服务号城东书院 微信订阅号
上一篇: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途径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