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信息技术

山穷水尽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时间:05-16来源:作者:点击数: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现状分析探究

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多媒体及其相关载体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手段与信息平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运而生,发展迅速。然而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堪忧,究其原因主要有学校、教师、学生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就如何提高农村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究。

《中国青年报》记者在报道中反映的“教材是新的,课程标准也是新的,然而课堂教学涛声依旧”的现象,在教育领域内还广泛存在。在此形势下,我们必须要“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因此追求课堂的高效教学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然而当前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现状又如何呢?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

目前,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信息技术课一般在机房上课,学生面对的是电脑,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经常要在讲台电脑上进行板演操作,但由于有电脑的阻隔,教师很难发现学生的课堂行为,面对众多的学生,教师很难有精力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行为。因此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经常会提前进入“自己神奇的世界”,对老师教学的内容视若无睹,而基础较差、自控能力较差的“双差”学生就经常不能抗拒周围事物的吸引,把关注的目光进行了转移,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玩游戏、聊天等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时有发生。而这就像是传染病,影响着周围的学生,旁边的学生看到后也就无心上机,不顾被批评,也要先“过把瘾”等,甚至有些学生竟然公开在课堂上说:老师,你不要讲了,放开来让我们自己操作吧!这些都是可悲的事情。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校的因素

信息技术是一门“用钱”的学科,别的学科教师,一本教科书、几盒磁带、几幅挂图也用不了多少开支,而信息技术教学动辄上千上万的设备,所以,一个学校的信息技术设备往往也是由这所学校的经济能力所决定的。而当前,在广大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设备方面大量的存在“有心没‘钱’”局面。主要表现在硬件缺乏、投入不足等问题,例如我校学生在上机时往往是两人甚至三人共用一台电脑,再加上硬件更新慢、档次低等因素,严重阻碍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正常发展。

(二)教师的因素

1.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在学生面前讲课时显得无能、笨拙、迟钝,缺乏教学组织能力,那么学生就有可能置功课于脑后而捣乱起来。

2.教师课堂管理不当,上课时只顾讲授不注重课堂的管理,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听之任之,会引发一些课堂行为问题。

有些教师认为信息技术课不重要,学生要玩就让他玩,只要他不吵闹就行,这是认识上的误区。还有的教师不拘小节,自己也会乘学生做练习时上上网、聊聊天、打打游戏等,做些与本课堂无关的事情,久而久之,学生也会效仿,进而引起课堂问题的行为。

(三)学生的因素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学校,农村中小学的学生因为特殊的农村环境,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水平参差不齐。1.家庭贫富悬殊、水平不一。有些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学生往往已经具备拥有个人电脑的能力,学生信息技术的能力比较强一些,而有的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学生则没有接触电脑的机会,学生信息技术的能力比较弱一些。2.有的小学已经开设信息课,而有的小学却根本没有开过信息课。由于学生素质的良莠不齐,导致基础好的一些学生往往容易产生一种自负的心理,在课堂上认为老师只讲一些基础的知识太肤浅,出现好学生吃不饱的现象;而基础差一些的学生认为进度太快,自己无法跟上,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越学越差。3.态度不正、鱼目混珠。在农村,很多家长认为只要“学好电脑”将来出去打工就可以找一份好工作,这是最朴素的一种生活观,本着这一点出发,学生能够认认真真学好打字办公等一系列知识技能。而许多学生在学习电脑的时候,不是在“学电脑”,而讲的是“玩电脑”,家里拥有电脑就可以用来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上网聊天,学习目的参差不齐。这些差异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我们的教师往往缺少调查研究,在教学设计中却漠视这种差异的存在。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研究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好的课堂教学。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因此其着力点必须是学生,必须是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方法、态度、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必须是讲求课堂效益和效率的。以此为基础,对照当前的课堂教学,该如何去抓住学生的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总结自己三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我觉得做到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一)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因此,在每节课里,教师要通过各种恰当的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求知的欲望。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造一个个问题情境,能把学生引入一个神奇的天地,激发强烈的求知欲,使思维处于最佳兴奋状态,从而产生一种我要学的强烈心理状态,为教学目标的达成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问题情境”法是在课堂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主要是先提出问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可见创设问题情景对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问题情景创设和设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少问“对不对”“是不是”“怎么样”的问题,这类问题思维要求低,难以激发创新性思维,多提启发性的问题,促使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例如,在教学“PowerPoint中插入图片(文本框)”一课时,我先告知学生这和在word里的方法是一样的,你可以在菜单栏中找,接着提出问题:(1)如何在PowerPoint中插入剪贴画?(2)如何在PowerPoint中插入文件图片?(3)如何在Internet上下载的图片插入到PowerPoint?(4)如何在PowerPoint中插入文本框?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上机摸索,并用知识带动新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当然“对不对”等类的问题也并不是说不能设置,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学生还是很适宜的,能给他们以成就感,提升兴趣。

2.贴近生活实际、焕发科学之魂

美国教学家杜威也曾把教育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因而教育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结合体。《信息技术》新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科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要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要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沟通”。必须将教师的教学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强烈欲望。例如,讲授Excel的公式、函数时,如果单纯的讲解,学生学习时就比较被动甚至不太愿意去理会。为此,我事先在Excel中准备了一份学生身边最常见的学生成绩表(上千人),上课时先抛出一个问题,希望大家能想办法帮我整理这上千人的成绩的总分、平均分和排名。同学们很积极地讨论各种方法。于是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希望这些处理过程在几分钟内解决。同学们此时都流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看着学生惊讶的表情,我拿起鼠标熟练地完成了总分、均分、排名的处理,整个过程不超过一分钟,并让学生验证其准确性。此刻同学们都非常感慨,他们有点难以想象,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上千人、上万人的成绩是怎样算出来的。在这种环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就提高了,这个时候我及时地引出课题,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活化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分层教学的目的在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求,使每一层次的学生,甚至每一个体都在原来基础上有所发展与提高,使他们每一位都有可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功与自信。于是,我在实际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分层:

1.学生层次的分层

学生掌握知识的层次是客观存在的,原因也是有多方面的。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水平和情感态度等几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高层:学生电脑操作基础好,接受能力强,自学能力强,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中层:学生各方面都比较一般化,课堂学习中基本能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但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低层:学生双基情况比较差,对电脑没有兴趣,接受能力及学习习惯都比较差。当然这种分层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师要灵活地分层,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2.教学目标的分层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个性、爱好、特长和认识能力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大体上可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在教学实践中,面对客观存在的基础差异、层次差异、个性差异的学生,如果硬性地施以同样的教学内容,显然是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的差异和符合学生个性的发展,其结果只顾了少数,丢了大局。因此,教学目标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之一。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的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学生吸收知识。目标分层就是将传统教学中统得过死的划一的教学目标,改为可由学生选择的弹性目标。设置分层目标要遵循“既要让全体学生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目标,又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超过课程要求去学习”的原则,使目标层次与各类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相适应,让不同起点学生都有力所能及的目标。我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分成三个层面。(1)基本层: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提高层:在保证基本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注意学生的能力培养。(3)发展层: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不局限于课本知识的认知,而应注意学习潜能的挖掘,对知识的拓展和综合应用应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在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材中设计封面,我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基本层:了解封面的基本组成和布局,掌握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提高层:可掌握初级目标以外,熟练掌握图片插入,更改图片的大小和位置,并鼓励学生达到精益求精。发展层:在初级中级目标都达到的情况下,我要求学生修改色彩搭配、位置协调等,同时还要掌握好"叠放次序"调整。通过这三个目标的落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整堂课下来,各层次的学生掌握的都相当不错,整个课堂效果很好。

3.作业布置的分层

信息技术课的作业一般是学习了每一模块或某几个模块后,让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进行的综合性练习或作品的制作。作业要求可分三个层次,一种就只布置基础部分的作业,可以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给另一种学生布置稍微有点难度的作业,可以让有余力的同学多进行思考;还有一种,可以安排一些较难的作业,要求一题多解,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在学完word后,我布置了如下三种类型的作业:(1)提供一个图文混排的样张中所需的素材,让学生模仿着做出样张的内容。(2)提供一个内容丰富的素材库,在提供几个样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素材,参考教师提供的样张,完成自己的作品。(3)给学生提供或让学生自己确定一个具体的任务,如出一份班级学习园地的彩报,并提出格式上的技术要求如:插图、插入艺术字、分栏等等,并让学生独立收集素材,编辑出一份精美的杂志。

4.评价机制的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低层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层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学习积极向上;对高层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谨慎、谦虚、不断优越自我

因此分层教学实质上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施教方法和内容,保护低层学生的学习信心,使有潜力的学生不停滞不前,使其追求更高的目标,锦上添花,最终使全体学生都达到大纲要求。

“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归属与落脚的地方,新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却有无数个‘结’等待着我们去解。”但我相信,只要不断地去努力、去尝试、去实践、去总结,我们总会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属于自己的课堂路子。

方便获取更多学习、工作、生活信息请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城东书院 微信服务号城东书院 微信订阅号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