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高等教育 > 医学 > 护理学类

被低估的婴语

时间:12-21来源:作者:点击数:
  带过孩子哄过娃的人,都知道婴儿也是有语言的。虽然一岁半以前的婴儿,不能像会说话的孩子甚至成人那样,可以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诉求,但是婴儿也有自己特别的语言。富有经验的母亲,都可以从婴儿不同的哭声中分辨出他想要做什么,也能通过婴儿的表情、肢体语言感知到他的需求。
  
  从出生到现在,一个半月的时间,我作为父亲,正在体验婴儿语言的丰富性。比如他在睡梦中的哭泣,我们并不需要马上抱起他,而是可以做一些轻度安抚,甚至在一旁观察即可;而他在放屁、拉大便时,脸上的表情往往更加平静;他是一个很喜欢外出的婴儿,所以每逢外出,他都自动进入睡眠模式。诸如此类,都是我可以理解到的肤浅表达。
  
  婴儿的语言博大精深,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理解的空间。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发现许多看似非常有经验的父母或祖辈,他们虽然也能意识到婴儿实际上具有表达自己的能力,但与此同时,他们总会忽略婴儿理解成人世界的能力。但实际上,婴儿的语言并非单方面的表达诉求,同时也会接纳外部信息。互动是语言的基本内涵,婴语也不例外。
  
  一个值得指出的现象是,婴儿在学会和接受成人世界的表达规则时,也在逐渐放弃、窄化自己的表达能力。例如,在许多语言的发音中,伴随着婴儿的成长,一旦接受了某一种母语之后,就无法发出另一个语言的某些特殊音调。日语、西班牙语,都存在这类现象。发音如此,婴儿的互动能力同样如此。在《裸猿三部曲》中,作者莫里斯就指出:“在婴儿期间,我们对父母激动和平静的细小征兆更为敏感。前语言阶段,符号和文化交际的庞大机器还没有压在我们的身上,我们依赖细小的动作、姿态的变化和声调的变化更甚于成年后。”
  
  母亲假装的笑脸掩盖不了她内心的紧张。婴儿比成人更敏感,更能识破我们的诡计,以及我们是否在“用心交流”。也因此,在我涉猎到的一些婴语书籍中,不少经验之谈都认为,父母必须从孩子诞生之后,就把他作为一个平等的成员对待。比如早上起床后跟婴儿打招呼,来了一个客人向他做介绍,到一个新地方也需要交代等等。也许父母的语言内容婴儿并不能理解,但是你的表情、情绪和肢体,都可能变成他理解当时场景和信息的来源,并且这些信息比你想象的要更加重要。
  
  斯坦福大学罗斯高教授的团队有一项研究表明,依靠同样的方法来抚养婴儿,年轻的母亲比年迈的祖奶可以让孩子的智力发育更好。这中间的原因或许还没有那么确切,但年轻母亲拥有更新鲜的信息,信息的更新频率也更快,以及动作和思维更加敏捷,都可能让孩子在互动中,获得一个更好的“互动对象”。
  
  在我和我的一些朋友个人经历中,即便到了幼儿阶段,成年人依旧会认为孩子听不懂成年人之间的对话。于是,一些并不利于孩子成长的负面言语、情绪高效传递到了孩子的内心,并随之制造了持久的心理阴影。理解上的误区,也导致许多成人并不注重婴幼儿期的心理教育,常常是等到青少年时期出现问题了,才开始进行矫正。且不论十几岁时期的矫正、治疗效果不佳,制造孩子们心理疾病的因子,正是那些忽略婴儿语言能力的家长自己所埋下的。
  
  语言是互动工具,是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婴儿进入成人世界的进程中,婴儿时期就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这个过程看起来非常缓慢,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性格的方向。而只有重视婴儿的语言能力,理解婴儿与我们互动能力的无比强大,我们才能真正克服我们的无知甚至是傲慢,从而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平等、独立的成长氛围。
方便获取更多学习、工作、生活信息请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城东书院 微信服务号城东书院 微信订阅号
上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